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城市防灾规划研究

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 10.12238/jsse.v2i3.10277

王玉萌1, 张影2

1.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 河南省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阳服务中心
2.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Abstract

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城市化问题加剧,当前社会进入新风险时代,传统城市防灾规划局限性凸显,不能有效抵御灾害和充分保障城市安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引入韧性城市理念,探索城市防灾规划优化的新路径,以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与防灾能力。 文中首先概述了韧性城市内涵与发展,然后系统总结了传统防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韧性城市视角,提出了防灾规划理念转换、构建韧性空间、提升工程韧性、应用新技术、加强应急机制韧性等五项优化路径。以上路径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城市应对灾害能力,促进城市安全。

Keywords

韧性城市;防灾规划;优化路径;城市安全;防灾能力

References

[1] 王志涛,王晓卓.新形势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转型的若干思考[J].城市与减灾,2019,(06):14-18.
[2] 范维澄.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Z1):14-24.
[3] 周一丹,宁宁,周文婧,等.社区韧性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03):181-182.
[4] 范维澄.构建智慧韧性城市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5,(21):20-21.
[5] Meerow S,Newell JP,Stults M.Defining urban resilience:A review[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6,147:38-49.
[6] Holling C S.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s[J].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1973,7(4):1-23.
[7] 邵亦文,徐江.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02):48-54.
[8] 陶希东,韧性城市:内涵认知、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Z1):79-89.
[9]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20)Making Cities Resilient 2030 (MCR2030).https://www.undrr.org/implementing-sendai-framework/partners-and-stakeholders/local-authorities/mcr2030.
[10] 赫磊,解子昂.走向韧性: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研究综述与展望[J].城乡规划,2021,(03):43-54.
[11] 陈智乾,胡剑双,王华伟.韧性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J].规划师,2021,37(01):72-76.
[12] 邹亮.如何让城市韧性有为[J].城乡规划,2021,(3):1-7.
[13] 王慧彦,李强,王建飞,等.韧性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宁波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J].地震研究,2021,44(02):275-282.
[14] 李瑞,王威,马东辉.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多灾种耦合风险评估综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都市人民政府.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1:7.
[15] 周建军,桑劲.“冗余空间”:城市应急空间规划与管理思考[J].规划师,2020,(6):36-39.
[16] 贾玉祥,沈晓敏,孙浩.“韧性城市”建设视角下泉州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海峡科学,2023,(10):101-104.
[17] 房玉东,王文,张志,等.安全韧性城市防灾减灾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3,25(01):1-9.

Copyright © 2024 王玉萌, 张影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