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阶段,诸多传统产业模式亟待升级改革,去产能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这种政策性的经济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到接下来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即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要业态的城市片区的更新规划设计。这类城市设计尺度上的片区更新,为中国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崭新的施展空间和机遇。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对建筑设计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单位在开展城市建筑设计工作时不仅要追求高效益和利润,同时还要尽可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商业化。对中国目前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资源匮乏。为处理当前市场对建筑的个性化需求,要注重改进和创新城市建筑设计,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建筑设计的总体质量。
《城市创新与建筑设计研究》全书共九章。第一主编郑伟负责编著第一章至第四章,约10万字符;第二主编郑蕊负责编著第五章至第七章,约8万字符;第三主编段久东负责编著第八章、第九章,约6万字符。
目 录
第一章 当代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1
第一节 城市创新空间规划建设的历史和启示⋯1
第二节 城市创新空间的区位结构⋯7
第三节 城市创新空间组群实态研究⋯15
第四节 创新研发型建筑的演化发展与设计⋯22
第二章 创新城区视域下城市更新潜力研究⋯28
第一节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8
第二节 创新城区视域下城市更新特征及潜力要素分析⋯32
第三节 创新城区视域下城市更新潜力测算指标体系构建⋯41
第四节 创新城区视域下某城市更新潜力分析⋯44
第三章 二阶段视角下城市化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分析⋯50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50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与创新活动发展现状⋯57
第三节 两阶段视角下城市创新效率测算⋯61
第四节 城市化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66
第四章 城市建筑风格对城市特色塑造的作用研究⋯72
第一节 概念定义⋯72
第二节 现代城市建筑风格的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74
第三节 城市特色建设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87
第五章 中国城市规划与“短命”建筑问题研究⋯105
第一节 城市规划及城市房屋建筑“寿命”概述⋯105
第二节 中国城市“短命”建筑透视出的城市行政规划问题⋯110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域外借鉴及启示⋯118
第四节 治理城市建筑“短命”现象的思考⋯122
第六章 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研究⋯128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建筑⋯128
第二节 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原则⋯131
第三节 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模式⋯134
第四节 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的支持策略⋯148
第七章 图像的狂欢:读图时代的城市与建筑设计⋯152
第一节 图像: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媒介⋯152
第二节 作为城市象征的建筑空间生产⋯167
第三节 城市与建筑:全球化格局中的视觉消费⋯177
第八章 基于城市设计的建筑设计管理控制研究⋯186
第一节 城市设计与建筑管控的基础理论分析⋯186
第二节 基于城市设计下的建筑管控方式⋯195
第三节 基于城市设计下的建筑管控要素⋯203
第九章 在中国城市创新中城市营销与建筑设计策划的互动研究⋯214
第一节 城市营销和建筑策划的引入⋯214
第二节 城市营销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221
第三节 在中国城市更新中城市营销与建筑策划互动机制⋯227
第四节 在中国城市更新中结合城市营销的建筑策划模式⋯237
参考文献⋯248
郑伟,男,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和二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25年。1996年同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于设计工作,完成学校、办公、住宅、医疗、文化等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百十项,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实践成果,多次获得枣庄市勘察设计优秀奖。先后在《科技信息》(省级)发表论文《小议别墅景观环境》;在《科技咨询导报》(国家级)发表论文《浅谈景观照明与城市夜景景观规划》;在《中华民居》(国家级)发表论文《浅谈混凝土裂缝修补》。通过二十多年不断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锻炼,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具备了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毕生愿为规划和建筑事业添砖加瓦,奉献力量。
郑蕊,女,1990年1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在秦皇岛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工作至今,2018年12月取得中级工程师资格证书。曾发表论文《以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国华片区)为例谈城市设计》、《美丽乡村环境保护与生态绿地廊道规划——以北戴河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例》、《新时期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等。通过多年来项目审核和管理工作实践锻炼,所学的理论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热爱本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解决和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益,为我市的城市建筑、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段久东,男,高级工程师,河北省评标专家,二级注册建造师。1977年9月出生,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参与监督工程1000余项,获评省级优质工程20多项、省安济杯5项、市级优质工程100多项、130多项单位工程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工地。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本地区工程质量水平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