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中职业打假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Journal: Economics DOI: 10.32629/ej.v3i1.345

张瀚文

西北师范大学

Abstract

从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以来,各种职业打假人的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针对各种商品的职业打假人频频活跃在法庭和大众们的视野中,他们被称为市场的“啄木鸟”。但因职业打假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净化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而是为了牟利,所以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一直存在着争议。如何既肯定职业打假人在促进诚信经营,净化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又限制其滥用司法资源进行牟利的消极作用,是本文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Keywords

职业打假;知假买假;消费者

References

[1] 应飞虎.禁止抑或限制?——知假买假行为规制研究[J].法学评论,2019,37(04):63-78.
[2] 智春丽.网络职业打假不能超越法律界限[N].中华工商时报,2019-12-04(003).
[3] 冯靖婷.多源流理论视角下职业打假政策演变研究[D].郑州大学,2019,(08):56.
[4] 王承堂.职业打假人起诉资格的规制逻辑[J].法学,2018,(11):61-74.
[5] 商红明.职业打假人牟利性打假行为的司法认定——基于已公开高级法院司法裁判的实证分析[J].法律适用,2019,(08):61-73.

Copyright © 2020 张瀚文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