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的他者形象解读

Journal: Project Engineering DOI: 10.12238/pe.v2i2.7220

周子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Abstract

《面纱》以英国女子凯蒂的成长为故事核心,通过瘟疫这一灾难描写,突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主体身份,中国等殖民地的他者形象。在西方建立的二元对立体系中,东方象征着非理性与女性,是“他者”的代表;而西方象征着理性与男性,是“主体”的所在。东方在西方眼中往往是沉默的失语者,扁平化且带有刻板印象;女性则作为男性的附庸,无法获得真正的人格独立。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重新解读《面纱》中的他者形象。

Keywords

《面纱》;他者;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

References

[1] 朱刚.政治词语词语政治--一个赛义德后殖民主义个案研究[J].外国文学,2002,(4):65-71.
[2] 石子娟.论后殖民语境下的新闻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16-119.
[3] 威廉·萨姆赛特·毛姆.彩色的面纱[D].阮景林,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 余畅.毛姆与东方主义——毛姆的中国书写[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6,18(1):83-87.
[5] 尹萍,李莹,栾颖.毛姆长篇小说的中国书写论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09-112.
[6] 景莉莉.毛姆《面纱》中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J].现代语文,2017,(9):54-55.
[7]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全译本[D].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Copyright © 2024 周子嫄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