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语促学方法“读后续写”研究综述 ——基于 VOSviewer 知识图谱分析
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Forum DOI: 10.12238/mef.v8i9.13026
Abstract
本研究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12年(2012-2024)关于外语教学促学方法“读后续写”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从发文量、发文机构及作者、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维度展开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对未来读后续写的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拓展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突破现有研究局限;(2)加强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深入探究其促学机理;(3)聚焦基础教育阶段,扩大受试者规模;(4)针对不同文本体裁,开展协同效应研究;(5)重视测试应用研究,加强题型信效度检验。
Keywords
“续”论;读后续写;新高考;知识图谱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蔡宏文.以写作样本的文本指标评价读后续写题[J].现代外语,2023,46(02):245-258.
[2] 陈康,张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评分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考试,2020,(12):38-43.
[3] 迟文霞.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读后续写及其协同效应[J].蚌埠学院学报,2023,12(03):84-89
[4] 桂敏,杨歆悦.读后续写研究: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31(03):84-90.
[5] 黄贻宁.读后续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创新实践[J].教育评论,2015,(06):127-129.
[6] 邱鹄,王敏.输入强化对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5(02):70-78.
[7] 任伟,吕晓轩.读后续写协同作用的元分析研究[J].外语界,2021,(04):44-52.
[8] 孙振.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索[J].人民教育,2023,(17):80.
[9] 史煜.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及其评价[J].教学与管理,2020,(27):109-111.
[10] 吴忠华.高考英语作文读后续写的教学反拨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09):101-103.
[11] 王初明.教考分离,重在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54(03):425-432+480-481.
[12] 王初明.如何提高读后续写中的互动强度[J].外语界,2018,(05):40-45.
[13] 王启,王凤兰.汉语二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6,39(06):794-805+873.
[14] 王初明.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5):753-762+801.
[15] 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37(04):501-512+584.
[16] 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05):2-7.
[17] 杨梅,蔡淼霞.合作续写的二语词汇促学效果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5(02):52-60.
[18] 张秀芹,张倩.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对协同的影响差异研究[J].外语界,2017,(03):90-96.
[19] 张洁,王敏,陈康.体裁对读后续写中协同效应和写作质量的影响[J].现代外语,2023,46(02):259-269.
[20] 张芳.移动学习常态下高中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评《读后续写:高考英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3):65.
[2] 陈康,张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评分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考试,2020,(12):38-43.
[3] 迟文霞.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读后续写及其协同效应[J].蚌埠学院学报,2023,12(03):84-89
[4] 桂敏,杨歆悦.读后续写研究:基于范围综述的方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31(03):84-90.
[5] 黄贻宁.读后续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创新实践[J].教育评论,2015,(06):127-129.
[6] 邱鹄,王敏.输入强化对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5(02):70-78.
[7] 任伟,吕晓轩.读后续写协同作用的元分析研究[J].外语界,2021,(04):44-52.
[8] 孙振.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索[J].人民教育,2023,(17):80.
[9] 史煜.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及其评价[J].教学与管理,2020,(27):109-111.
[10] 吴忠华.高考英语作文读后续写的教学反拨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09):101-103.
[11] 王初明.教考分离,重在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54(03):425-432+480-481.
[12] 王初明.如何提高读后续写中的互动强度[J].外语界,2018,(05):40-45.
[13] 王启,王凤兰.汉语二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6,39(06):794-805+873.
[14] 王初明.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7(05):753-762+801.
[15] 王敏,王初明.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J].现代外语,2014,37(04):501-512+584.
[16] 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05):2-7.
[17] 杨梅,蔡淼霞.合作续写的二语词汇促学效果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5(02):52-60.
[18] 张秀芹,张倩.不同体裁读后续写对协同的影响差异研究[J].外语界,2017,(03):90-96.
[19] 张洁,王敏,陈康.体裁对读后续写中协同效应和写作质量的影响[J].现代外语,2023,46(02):259-269.
[20] 张芳.移动学习常态下高中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评《读后续写:高考英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3):65.
Copyright © 2025 季书悦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