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艺新生:大学生视角下南京云锦的活态保护
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Forum DOI: 10.12238/mef.v8i10.13911
Abstract
南京云锦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而其活态保护却面临技艺断代与当代价值重构的双重挑战。本文从大学生视角出发,探讨其对南京云锦的传承态度。通过构建理论框架、调研现状,提出数字技术赋能、教育传承体系建设、产品开发策略以及保障机制构建等多方面的传承创新与活态保护路径。
Keywords
南京云锦;大学生;创新传承;活态保护
Funding
2024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千编万化—“苏”韵拾遗的破局者(项目编号:202413654061T)。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卞天媛.清代南京云锦图案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3.
[2] 王建.调研分析: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非遗属性[J].丝绸,2023,60(01):171-174.
[3] 郭瑞菱,谷莉.全媒体时代视角下南京云锦的现代化传播与发展[J].西部皮革,2024,46(06):88-90.
[4] 樊劲远,张丰年.南京云锦文创产品符号学分析[J].美与时代(上),2020,(10):23-26.
[5] 汪应智.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传播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25,9(1):28-30.
[6] 禹菲.文化传承、内容衍化与数字化转型——从白蛇传说看中国传统文化IP的媒介生产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53(04):140-147.
[7] 黄静静,王曦.探寻“非遗”文化传承新路径——以南宁市北际路小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3,(31):34-36.
[8] 王威峰,李红革.以系统观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J].人民论坛,2022,(05):123-125.
[9] 陆昱洁.基于文化需求的传统云锦文创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02):71-73.
[10] 单静妍,唐红玉.南京云锦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辽绸,2023,(02):1-2.
[11] 潘莺,吕永明.档案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路径研究——以南京非遗档案的数字化开发为例 [J].档案与建设,2024,(12):93-98.
[12] 杨海静.新媒体时代南京云锦的非遗传承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22):150-153.
[13] 王萌萌.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D].消费导刊,北京迪希工业设计创意开发有限公司,2024.
[14] 马蓉,朱英兰.基于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以保护泰山传统文化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174-177.
[15] 练艺.“Z世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诠释及优化策略——自媒体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8):106-108.
[16] 郑子霞.虚拟现实技术在点茶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2023.
[17] 梁馨熠.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实困境及强化路径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3):32-37.
[2] 王建.调研分析: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非遗属性[J].丝绸,2023,60(01):171-174.
[3] 郭瑞菱,谷莉.全媒体时代视角下南京云锦的现代化传播与发展[J].西部皮革,2024,46(06):88-90.
[4] 樊劲远,张丰年.南京云锦文创产品符号学分析[J].美与时代(上),2020,(10):23-26.
[5] 汪应智.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传播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25,9(1):28-30.
[6] 禹菲.文化传承、内容衍化与数字化转型——从白蛇传说看中国传统文化IP的媒介生产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53(04):140-147.
[7] 黄静静,王曦.探寻“非遗”文化传承新路径——以南宁市北际路小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3,(31):34-36.
[8] 王威峰,李红革.以系统观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J].人民论坛,2022,(05):123-125.
[9] 陆昱洁.基于文化需求的传统云锦文创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02):71-73.
[10] 单静妍,唐红玉.南京云锦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辽绸,2023,(02):1-2.
[11] 潘莺,吕永明.档案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的路径研究——以南京非遗档案的数字化开发为例 [J].档案与建设,2024,(12):93-98.
[12] 杨海静.新媒体时代南京云锦的非遗传承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22):150-153.
[13] 王萌萌.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D].消费导刊,北京迪希工业设计创意开发有限公司,2024.
[14] 马蓉,朱英兰.基于社会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以保护泰山传统文化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1):174-177.
[15] 练艺.“Z世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诠释及优化策略——自媒体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8):106-108.
[16] 郑子霞.虚拟现实技术在点茶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2023.
[17] 梁馨熠.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实困境及强化路径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3):32-37.
Copyright © 2025 杨茗捷, 吉顾妍, 袁睿琳, 周雨婷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