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径研究——以 Y 校为例

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 DOI: 10.12238/jief.v7i1.12165

王吟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近年来扬州市各界参与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与传承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所形成的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但是仍存在志愿服务缺乏长效机制、志愿队伍缺乏专业人才、志愿活动缺乏精准对接等问题。社会组织参与到包括大运河治理在内的公共事务治理之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借鉴国内外经验,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实现扬州市志愿者、社会组织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质量融合势在必行。

Keywords

志愿者;社会组织;大运河文化带

References

[1] 金苗.国际传播中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定位、路径与策略[J].未来传播,2021,28(05):54-63.
[2] 张夏妮.青年志愿者参与绿色治理的路径与自身成长[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03):63-70.
[3] 张娜.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提高沧州农村文化软实力[J].核农学报,2021,35(06):1498.
[4] 张卫,樊佩佩,马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际性传播发展状况及策略——以江苏段为例[J].艺术百家,2019,35(02):73-77.
[5] 孙久文,易淑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重塑[J].南京社会科学,2019,(01):11-16+33.
[6] 葛剑雄.大运河历史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刍议[J].江苏社会科学,2018,(02):126-129.
[7] 颜彩媛,陈晋旭.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2):119-122.
[8] 任飞.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03):53-55.
[9] 徐文新,李五一,李艳,郝瑞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1996,(02):14-18.

Copyright © 2025 王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