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背景下国际学生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路径优化研究
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 DOI: 10.12238/jief.v7i1.12143
Abstract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今天,已经超过十年,在此期间我国国际化教育虽取得进展,但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跨文化交流不足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构建国际合作网络、设计适应性课程体系和推动跨文化理解等多维度改进措施。这些建议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提供更多跨国界实习与工作机会。通过这些创新点,可以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Keywords
“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学生;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Funding
西 安 财 经 大 学 校 级 教 改 项 目 , 项 目 编 号 24xcj056,题目《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研究》。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闫文朝, 丁轲.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3.
[2] 陈劲松,王晓丽.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3] 李海生.国外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2.
[4] 田贤鹏,姜淑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机制创新及启示——基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智能+”的案例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23.
[5] 陈翠荣,敖艺璇.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路径与保障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20.
[6] 梁君英,张明方,欧阳宏伟,邢华斌,朱永群,高超,余倩,胡海岚,严建华.“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浙江大学 UPP 课程的设计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
[7] 易罗婕,易大东,刘思思.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融合机制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8] 黄淮,李梦真.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9] 王铭,黄瑶,黄珊.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9.
[10] 陈婉梅, 欧阳友全.双创视角下实验室跨学科综合管理路径研究[J].大学,2021.
[2] 陈劲松,王晓丽.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3] 李海生.国外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2.
[4] 田贤鹏,姜淑杰.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机制创新及启示——基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智能+”的案例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23.
[5] 陈翠荣,敖艺璇.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路径与保障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20.
[6] 梁君英,张明方,欧阳宏伟,邢华斌,朱永群,高超,余倩,胡海岚,严建华.“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浙江大学 UPP 课程的设计与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
[7] 易罗婕,易大东,刘思思.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融合机制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8] 黄淮,李梦真.基于本硕博贯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9] 王铭,黄瑶,黄珊.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9.
[10] 陈婉梅, 欧阳友全.双创视角下实验室跨学科综合管理路径研究[J].大学,2021.
Copyright © 2025 张蓓, 范立楠, 陈欣雅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