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柔性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 DOI: 10.12238/jief.v6i10.10493
Abstract
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融合科学研究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柔性电子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代表,受到了高等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深入剖析和探索“柔性电子”这一新兴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柔性电子学科自身建设、柔性电子技术应用转化、柔性电子专业高质量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基于柔性电子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当下柔性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不足,给出了未来柔性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旨在提升柔性电子专业人才自主化培养质量,推动柔性电子学科高质量发展。
Keywords
柔性电子学;人才培养模式;新工科建设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洪志生,秦佩恒.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分析[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5):522-531.
[2] 关成华,陈超凡,安欣.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趋势与未来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07):13-21.
[3] 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1-7.
[4]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5] 黄维.“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努力发展“根部技术”,加快打造“中国碳谷”[J].智慧中国,2021,(01):26-28.
[6] 许盈.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2016,45(11):38-42.
[7] 贾异,卞曙光.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中国,2021,(01):17-20.
[8] 杨瑾.柔性电子:灵活多变的新兴电子技术[J].杭州科技,2022,53(04):40-42.
[9] 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40-43.
[2] 关成华,陈超凡,安欣.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趋势与未来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07):13-21.
[3] 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1-7.
[4]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5] 黄维.“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努力发展“根部技术”,加快打造“中国碳谷”[J].智慧中国,2021,(01):26-28.
[6] 许盈.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2016,45(11):38-42.
[7] 贾异,卞曙光.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中国,2021,(01):17-20.
[8] 杨瑾.柔性电子:灵活多变的新兴电子技术[J].杭州科技,2022,53(04):40-42.
[9] 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40-43.
Copyright © 2024 闫拴马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