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全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Jour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 10.12238/er.v8i8.6328
Abstract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风能、太阳能、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迅速发展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方向转变。能源的“制备用储”问题成为其应用推广的关键,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本文以“双碳”背景下,重庆理工大学两江国际学院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载体,开展以产业需求为牵引,贯彻产教协同育人和三全育人理念的育人体系建设与探索工作,并围绕育人体系与建设思路构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Keywords
“双碳”;储能科学与工程;三全育人;产教协同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本刊编辑部. 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奋斗![J]. 中国能源, 2020, 42(10): 1.
[2] 周孝信, 赵强, 张玉琼.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1(31): 14-17.
[3] 邹才能, 熊波, 李士祥, 等.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能源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能源革命[J]. 石油科技论坛, 2024, 43(1): 1-17.
[4] 赵宁宁, 王伟. “双碳”目标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路径分析[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10): 107-109.
[5] 王双明, 刘浪, 赵玉娇, 等. “双碳”目标下赋煤区新能源开发——未来煤矿转型升级新路径[J]. 煤炭科学技术, 2023, 51(1): 59-79.
[6] 李建林, 梁忠豪, 王力. 储能学科体系建设与思考[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667-1676.
[7] 何雅玲, 陶文铨, 郑庆华, 等.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S01): 14-16.
[2] 周孝信, 赵强, 张玉琼. “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1(31): 14-17.
[3] 邹才能, 熊波, 李士祥, 等.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能源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能源革命[J]. 石油科技论坛, 2024, 43(1): 1-17.
[4] 赵宁宁, 王伟. “双碳”目标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路径分析[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10): 107-109.
[5] 王双明, 刘浪, 赵玉娇, 等. “双碳”目标下赋煤区新能源开发——未来煤矿转型升级新路径[J]. 煤炭科学技术, 2023, 51(1): 59-79.
[6] 李建林, 梁忠豪, 王力. 储能学科体系建设与思考[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 11(5): 1667-1676.
[7] 何雅玲, 陶文铨, 郑庆华, 等.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S01): 14-16.
Copyright © 2025 王阳阳, 郭力睿, 徐立阳, 张兴红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