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Jour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 10.12238/er.v8i7.6277
Abstract
该研究以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能力提升为研究对象,总结提炼了以“六要”“六能”八会”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进阶体系,并探索通过个人成长、组织培育、社会支持“三大基本路径”实现素质能力转化,依托保障、评价、奖励、榜样示范“四项辅助机制”形成长效支撑,为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供一种参考范式,助力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Keywords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再定位与建设对策[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12): 23-27.
[2] 李海峰.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之“六要”[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4): 24-29.
[3] 韩喜平, 闫殿东.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23(10): 30-33.
[4] 陈亚南. 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0(3): 71-75.
[5] 徐建飞.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出场语境、科学意涵与提升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7): 42-46.
[6] 林曦云, 周华明. 高校教师的核心专业素质及其提升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5): 76-78.
[7] 莫岳云.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18): 40-41.
[8] 杨非, 张敏. 以电子教室为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的探讨——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 24(6): 137-138.
[9] 刘建华, 刘帅. 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风险与应对[J]. 理论导刊, 2022(5): 110-115.
[10] 杨楠.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六要”新要求及其培育[J]. 吕梁学院学报, 2023, 13(5): 70-72.
[11] 田文君, 裴昭颖.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研究[J]. 吉林教育, 2021(29): 45-46.
[2] 李海峰.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之“六要”[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4): 24-29.
[3] 韩喜平, 闫殿东.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23(10): 30-33.
[4] 陈亚南. 高校思政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0(3): 71-75.
[5] 徐建飞.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出场语境、科学意涵与提升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7): 42-46.
[6] 林曦云, 周华明. 高校教师的核心专业素质及其提升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5): 76-78.
[7] 莫岳云.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18): 40-41.
[8] 杨非, 张敏. 以电子教室为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参与式教学的探讨——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 24(6): 137-138.
[9] 刘建华, 刘帅. 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赋能风险与应对[J]. 理论导刊, 2022(5): 110-115.
[10] 杨楠.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六要”新要求及其培育[J]. 吕梁学院学报, 2023, 13(5): 70-72.
[11] 田文君, 裴昭颖.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研究[J]. 吉林教育, 2021(29): 45-46.
Copyright © 2025 李小瑜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