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研究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

Jour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 10.12238/er.v8i7.6249

陈洁, 刘璐瑶

吉林外国语大学

Abstract

该研究聚焦于研究生数字素养,深入剖析其多维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个体认知等维度因素的综合考量,发现绝大部分研究生的数字素养能力发展并不充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个性化学习计划制定等提升策略,以促进研究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提升。

Keywords

研究生数字素养;问卷调查法;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References

[1] 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 Sport,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 Industrial Strategy. Growing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in the UK[OL].
[2] 刘小鹏, 刘凡丰. 美国一流大学发展人工智能的学科布局特征及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 2020(3): 72-77.
[3] 季波, 李魏, 吕薇, 等. 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美国经验与启示———以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6): 194-200.
[4] SILLS 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research[J]. Science, 2017, 357(6346): 28-30.
[5] 邱燕楠, 李政涛. 挑战融合变革:“Chat GPT与未来教育”会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 35(3): 3-12,21.
[6] 郭娇, 秦奕萱, 朱雅洁. 美国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案例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 2020, 33(1): 34-40,63.
[7] Bear man MR.Learning to work with the black box:Pedagogy for a world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23, 54(5): 1160.
[8] 徐鹏, 董文标, 王丛. 新加坡人工智能终身教育体系现状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 2022(1): 35-43.
[9] 李树英. 澳门大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经验、问题与未来举措[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2(4): 41-46,54.
[10] 邱燕楠, 李政涛. 挑战融合变革:“Chat GPT与未来教育”会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 35(3): 3-12,21.
[11] 李世瑾, 王成龙, 顾小清. 预见学习的未来:人工智能学习准备度的框架研制及实践进路[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10): 84-93,101.
[12] 刘志忠. 美国模式: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意向: 基于X大学研究生的调查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 2017, 131(1): 64-71.

Copyright © 2025 陈洁, 刘璐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