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的突破口
Jour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 10.12238/er.v8i7.6215
Abstract
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新兴学科解决了社会中的新问题和需求,交叉学科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创新。这三个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知识和科技的进步。审视我国当前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学科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和应对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挑战。该研究将从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概念、融合发展、建设的方法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Keywords
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研究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罗云. 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91,179-180.
[2] 张国. 学科建设再不能只“跑”博士点[N]. 科学时报, 2006-03-14.
[3] 吴世明. 重视博士生交叉学科的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 2001(17): 20.
[4] 张九辰. 基础科学研究: 基于概念的历史分析[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2): 127-139.
[5] 谌群芳, 陈积明.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战略性新兴学科的战略布局[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10): 53-56.
[6] 李立国. 国家发展与交叉学科建设的新使命[J]. 北京社会科学, 2023(1): 87-90.
[7] 胡冬艳.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实现路径[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52): 42-43.
[8] 崔育宝, 李金龙, 张淑林. 交叉学科建设: 内涵论析、实施困境与推进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4): 16-22.
[9] 叶青.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法学教育改革创新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J]. 民主与法制, 2023(12): 18.
[10] 李璟, 曲瑛德. 营养与健康科学交叉学科建设路径及发展启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 34(6): 7-13.
[11] 邱均平. 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R].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9-10.
[12] 习近平讲话[J]. 平安校园, 2023(9): 1.
[13]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 第3辑[G].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0.
[14] 孔宪铎. 我的科大十年[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7.
[15] 胡瑞文. 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需要多少经费支撑[N]. 中国教育报, 2008-01-26.
[16] 黄文. 高等教育投入并不是多了—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靳希斌[N]. 中国教育报, 2007-02-14.
[17] 夏洪流, 周刚, 曹群, 等. 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科结构与布局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1): 56-58.
[18] 沈红. 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2-33.
[19] 罗云. 论大学学科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7): 46-47.
[20] 皮华英, 蒋剑云. 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侦查学专业智慧侦查特色的培育[J]. 公安教育, 2023(6): 48-52.
[21] 李岚清.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66.
[22] 潘家桢. 深入思考高等教育的作用和任务[J]. 化工高等教育, 2005(3): 4-8.
[23] 崔钢. 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7): 22-24.
[24] 文魁. 大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 58-59.
[25] 张军. 对促进学科交叉,推动创新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 中国基础科学, 2013(6): 42-46.
[2] 张国. 学科建设再不能只“跑”博士点[N]. 科学时报, 2006-03-14.
[3] 吴世明. 重视博士生交叉学科的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 2001(17): 20.
[4] 张九辰. 基础科学研究: 基于概念的历史分析[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9, 38(2): 127-139.
[5] 谌群芳, 陈积明.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战略性新兴学科的战略布局[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10): 53-56.
[6] 李立国. 国家发展与交叉学科建设的新使命[J]. 北京社会科学, 2023(1): 87-90.
[7] 胡冬艳.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实现路径[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52): 42-43.
[8] 崔育宝, 李金龙, 张淑林. 交叉学科建设: 内涵论析、实施困境与推进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4): 16-22.
[9] 叶青. 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法学教育改革创新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J]. 民主与法制, 2023(12): 18.
[10] 李璟, 曲瑛德. 营养与健康科学交叉学科建设路径及发展启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 34(6): 7-13.
[11] 邱均平. 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R].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9-10.
[12] 习近平讲话[J]. 平安校园, 2023(9): 1.
[13]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 第3辑[G].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0.
[14] 孔宪铎. 我的科大十年[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7.
[15] 胡瑞文. 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需要多少经费支撑[N]. 中国教育报, 2008-01-26.
[16] 黄文. 高等教育投入并不是多了—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靳希斌[N]. 中国教育报, 2007-02-14.
[17] 夏洪流, 周刚, 曹群, 等. 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科结构与布局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1): 56-58.
[18] 沈红. 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2-33.
[19] 罗云. 论大学学科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7): 46-47.
[20] 皮华英, 蒋剑云. 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侦查学专业智慧侦查特色的培育[J]. 公安教育, 2023(6): 48-52.
[21] 李岚清.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66.
[22] 潘家桢. 深入思考高等教育的作用和任务[J]. 化工高等教育, 2005(3): 4-8.
[23] 崔钢. 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7): 22-24.
[24] 文魁. 大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 58-59.
[25] 张军. 对促进学科交叉,推动创新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 中国基础科学, 2013(6): 42-46.
Copyright © 2025 陈苗, 薛迎斌, 肖为, 杨少暇, 王琦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