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Jour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DOI: 10.12238/er.v8i7.6200
Abstract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我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需要从中摄取必要的精神给养,影响着思政教育课程的价值导向。在赋能高校思政课,助力其“铸魂育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实现的道路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不会缺席。因此,赋能进程中需要充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找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价值导向的共通点,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价值,从而精准把握两者在思想内核中的一致性。同时,通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能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Keywords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高校思政课;赋能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陈鼓应. 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兼论道、儒、墨、法多元互补[J].哲学研究, 1990(1): 100-107.
[2] 沈素珍, 钱耕森. “和”的哲学: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冯友兰先生最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哲学遗产[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2): 28-32.
[3] 张晋藩. 弘扬中华法文化,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法系[J]. 当代法学, 2020(3): 151-160.
[4] 何哲.“道法礼仁教和同”——论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与当代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 2025(22): 26-33.
[5] 韩星.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仁”的构建[J]. 哲学研究, 2016(10): 31-38,128.
[2] 沈素珍, 钱耕森. “和”的哲学: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冯友兰先生最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哲学遗产[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2): 28-32.
[3] 张晋藩. 弘扬中华法文化,构建新时代的中华法系[J]. 当代法学, 2020(3): 151-160.
[4] 何哲.“道法礼仁教和同”——论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与当代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 2025(22): 26-33.
[5] 韩星.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仁”的构建[J]. 哲学研究, 2016(10): 31-38,128.
Copyright © 2025 谷美霖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