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工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Journal: Economics DOI: 10.12238/ej.v8i7.2755
Abstract
分工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理论,分工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我国关于分工理论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时间演变进行分析,并探讨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发现其在产业发展、企业管理、区域经济等方面均有涉及。最后,展望分工理论研究的新趋势,未来的研究应当持续推进跨学科的探索,并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以开拓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Keywords
分工理论;经济增长;趋势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王京安,罗必良.论市场的真实含义[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17-22.
[2] 袁冬梅,李恒辉,金京.产业升级的逻辑内涵、现实困境与出路——基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52(04):76-85.
[3] 吴易浩.工厂内部的分工“无辜”吗?——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厂内部分工理论的发展[J/OL].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8[2024-12-31].
[4] 周汩,肖卓.基于分工理论的物流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7,(05):94-96+112.
[5] 林钟高,徐虹.分工、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效率研究[J].会计研究,2009,(03):64-71+95.
[6] 赵宇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9,(05):67-70.
[7] 李辉,刘文超.分工、交易费用与企业理论[J].商场现代化,2007,(06):84-85.
[8] 王斌.企业动态关系网及其运行维度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6,(12):29-30.
[9] 聂辉华.新兴古典分工理论与欠发达区域的分工抉择[J].经济科学,2002,(03):112-120.
[10] 张平,李秀芬.基于分工理论的城市圈层级结构——兼论甘肃省城市圈的构建[J].城市问题,2010,(12):23-27.
[11] 陈文华.初民社会解纷机制及其启示——以涂尔干的分工理论为分析框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90-95.
[12] 韩海雯.人工智能产业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分工理论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32-138.
[13] 潘刚.国内分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与再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02):82-89.
[2] 袁冬梅,李恒辉,金京.产业升级的逻辑内涵、现实困境与出路——基于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52(04):76-85.
[3] 吴易浩.工厂内部的分工“无辜”吗?——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厂内部分工理论的发展[J/OL].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8[2024-12-31].
[4] 周汩,肖卓.基于分工理论的物流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7,(05):94-96+112.
[5] 林钟高,徐虹.分工、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效率研究[J].会计研究,2009,(03):64-71+95.
[6] 赵宇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9,(05):67-70.
[7] 李辉,刘文超.分工、交易费用与企业理论[J].商场现代化,2007,(06):84-85.
[8] 王斌.企业动态关系网及其运行维度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6,(12):29-30.
[9] 聂辉华.新兴古典分工理论与欠发达区域的分工抉择[J].经济科学,2002,(03):112-120.
[10] 张平,李秀芬.基于分工理论的城市圈层级结构——兼论甘肃省城市圈的构建[J].城市问题,2010,(12):23-27.
[11] 陈文华.初民社会解纷机制及其启示——以涂尔干的分工理论为分析框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90-95.
[12] 韩海雯.人工智能产业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分工理论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32-138.
[13] 潘刚.国内分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与再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02):82-89.
Copyright © 2025 孙红欣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