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空间格局的演化研究

Journal: Economics DOI: 10.12238/ej.v8i7.2743

文相龙, 闫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空间格局的演化趋势,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碳排放量的集聚状态及其变化,揭示该地区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选取了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在不同年份(2010年、2014年、2018年和2022年)的碳排放量数据,利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预处理,并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演化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的空间格局在不同时间段内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10年,碳排放量在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两地均为经济中心,拥有发达的工业体系和较高的能源消耗量。到了2018年和2022年,安庆和黄山成为碳排放高高集聚的地区,这主要归因于安庆的工业化进程、黄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共同影响。上海、苏州等经济中心城市早期即为高碳排放热点,增速虽放缓但仍增长,或与节能减排政策有关。

Keywords

长三角;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化;空间经济分析

References

[1] 陈飞,徐鹤,李永贺.长三角地区城市密度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与机制[J].生态学报,2024,44(10):4092-4104.
[2] 王菲,格桑卓玛,朱晓东.长三角工业减污降碳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4,37(4):661-671.
[3] 李平星.泛长三角地区碳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8,38(23):8500-8511.
[4] 滕菲,王艳军,王孟杰,等.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收支时空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22,42(23):9636-9650.
[5] 晏清,贺超飞,郭焕修.基于区域一体化的长三角城市碳达峰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2(3):150-172.
[6] 钟娟,冯慧敏,魏彦杰.“中心—外围”视角下城市碳排放转移的经济脱碳效应——基于长三角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24(3):65-78.
[7] 李贝,田云,王庆.中国农村碳排放区域差异演变与公平性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25-37.
[8] 王慧丽,郑逸璇,宋晓晖,等.煤电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J].环境科学研究,2024,37(1):180-189.
[9] 孟晓倩,吴传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经济绿色转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4);108-113.
[10] 刘元欣,贺铄,江雅婧,等.中国四大城市群碳排放驱动因素时空分解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4,20(2):231-241.

Copyright © 2025 文相龙, 闫晓燕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