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季辽阳异常持续高温天气成因分析
Jour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DOI: 10.12238/eep.v3i9.1041
Abstract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及OLR资料对2018年7月29—8月4日辽阳地区异常高温天气的特征以及高温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辽阳地区出现了近63a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异常天气,其中三个国家站中有两个站点最高气温刷新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从高低空环流形式探讨高温异常的成因发现,对流层高层100hPa南亚高压异常偏强、偏东、偏北和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偏北是造成2018年辽阳地区出现较强下沉运动的主要原因,下沉运动较强,会使当地空中云雨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气温较高。冷空气活动偏北,850hPa温度场的气温异常偏高是导致辽阳地区2018年夏季出现极端异常持续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OLR的异常偏高,抑制了对流的活动,利于气温升高。
Keywords
高温;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OLR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刘金丽,李娇.珠海市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2014年异常高温天气环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1):72-79.
[2] 刘瑜,彭桂芬,黄玮,等.云南2008_2009年2月异常低/高温气候成因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2009:282.
[3] 孙燕,濮媚娟,张备,等.南京夏季高温日数异常的分析.气象科学,2010,30
[4] 炎利军,黄先香,陈小芸.广东高温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2006.
[5] 王国复,叶殿秀,张颖娴,等.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特征及异常大气环流成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14(4):341-349.
[6] 姜海泉,刘行军,吴萍,等.2013年夏季异常高温干旱的力子天气学分析[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2014.
[7] 李戈,寿绍文,张广周,等.2005年6月河南省中部异常高温动力机制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2006.
[8] 卫捷,杨辉,孙淑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异常与华北夏季酷暑.气象学报,2004,62(3):308-316.
[9] 孙建和,陈江,赵思雄,等.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Ⅱ.模拟试验和机理分析[J].气候环境研究,1999,4(4):334-345.
[10] 张宇,李耀辉,王劲松,等.2013年7月我国南方异常持续高温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4,30(6):1172-1180.
[11] 秦林玉,孙照渤,倪东鸿.中国东北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分析及其与环流异常的联系[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35(2):7-16.
[12]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方法[M].气象出版社.2007.
[13] 张子涵,楼茂园,刘汉华,等.2013年7-8月浙江省异常高温特点及成因分析[J].科技通报,2018,34(4):55-61.
[14] 罗伯良,李易芝.2013年夏季湖南严重高温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J].干旱气象,2014,32(4):593-598.
[15] 张小泉,王文,傅帅.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干旱及其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1):80-86.
[16] 丁华君,周玲丽,查贲,等.2003年夏季江南异常高温天气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4(1):100-105.
[17] 王羱,桑悦洋,张立凤.2013年夏季浙江省高温干旱环流异常分析[J].气象科学,2015,35(2):140-149.
[2] 刘瑜,彭桂芬,黄玮,等.云南2008_2009年2月异常低/高温气候成因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2009:282.
[3] 孙燕,濮媚娟,张备,等.南京夏季高温日数异常的分析.气象科学,2010,30
[4] 炎利军,黄先香,陈小芸.广东高温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2006.
[5] 王国复,叶殿秀,张颖娴,等.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特征及异常大气环流成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8,14(4):341-349.
[6] 姜海泉,刘行军,吴萍,等.2013年夏季异常高温干旱的力子天气学分析[C]//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2014.
[7] 李戈,寿绍文,张广周,等.2005年6月河南省中部异常高温动力机制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2006.
[8] 卫捷,杨辉,孙淑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异常与华北夏季酷暑.气象学报,2004,62(3):308-316.
[9] 孙建和,陈江,赵思雄,等.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Ⅱ.模拟试验和机理分析[J].气候环境研究,1999,4(4):334-345.
[10] 张宇,李耀辉,王劲松,等.2013年7月我国南方异常持续高温成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4,30(6):1172-1180.
[11] 秦林玉,孙照渤,倪东鸿.中国东北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分析及其与环流异常的联系[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35(2):7-16.
[12]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方法[M].气象出版社.2007.
[13] 张子涵,楼茂园,刘汉华,等.2013年7-8月浙江省异常高温特点及成因分析[J].科技通报,2018,34(4):55-61.
[14] 罗伯良,李易芝.2013年夏季湖南严重高温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J].干旱气象,2014,32(4):593-598.
[15] 张小泉,王文,傅帅.2013年浙江省夏季异常高温天气特征及其干旱及其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1):80-86.
[16] 丁华君,周玲丽,查贲,等.2003年夏季江南异常高温天气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4(1):100-105.
[17] 王羱,桑悦洋,张立凤.2013年夏季浙江省高温干旱环流异常分析[J].气象科学,2015,35(2):140-149.
Copyright © 2020 赵婷婷, 孟鑫, 高凌峰, 安娟, 高艳宇, 王海霞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