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同理论下乡村规划师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双路镇为例

Journal: Building Development DOI: 10.12238/bd.v9i2.4369

郝一龙1, 高小钦2

1.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2.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文以多方协同理论为基础,探讨乡村规划师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模式,并以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村庄规划为案例,探讨政府、企业、村民与规划师协同推进村庄规划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双路镇通过构建“规划引领、产业驱动、多方参与”的三维协同框架,有效整合九重天景区文旅资源与村庄发展需求,形成“规划前置、资本撬动、村民自治”的联动机制。具体实践中,政府以制度保障与财政投入夯实规划基础,企业通过“景区带村”模式激活产业链条,村民借助数字化参与平台实现诉求表达,规划师则发挥技术赋能与资源链接的双重作用。研究提出,乡村规划师需在制度设计、利益协调、技术赋能等方面深化协同,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多方协同理论;乡村规划师;村庄规划;乡村振兴

References

[1] 张尚武.乡村规划:特点与难点[J].城市规划,2014(2):17-21.
[2] 杨琼.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实践探索—以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为例[J].城市住宅,2020(4):9-12.
[3] 黄瓴,郑尧,骆骏杭.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规划师制度探索与思考——兼谈重庆市“三师进社区”集体行动[J].规划师,2023(02):11.
[4] 张怡.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陪伴式服务研究与实践—以2018年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乡村科技,2018(30):51-52.
[5] 胡航军,张京祥.“超越精明收缩”的乡村规划转型与治理创新——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建构[J].国际城市规划,2022,37(03):50-58.
[6] 平灾结合视角下城市社区商业设施的应急生活物资保障研究——基于日美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23,38(4):21-29,57.
[7] 李娜,刘建平.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逻辑、困境及路径探索[J].规划师,2021(24):12.
[8] 易家林,欧名豪,郭杰.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土地利用规划:历史贡献与时代使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4.

Copyright © 2025 郝一龙, 高小钦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