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脸识别到深度伪造:人工智能的“双刃剑”
Journal: Advances in Computer and Autonomous Intelligence Research DOI: 10.12238/acair.v3i2.13515
Abstract
本论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和深度伪造技术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对社会安全与伦理的双重影响。通过列举实例与反思,提出应以责任与规范引导技术发展,实现科技向善。
Keywords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深度伪造;技术伦理;安全风险
Full Text
PDF - Viewed/Downloaded: 0 TimesReferences
[1] 张伟,李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22,16(9):1580-1589.
[2] 周颖,王一凡.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与治理路径探析[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23,9(2):45-53.
[3] 黄静.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现实挑战与制度回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3):112-117.
[4] 王浩然,陈佳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22,21(5):71-76.
[5] 刘思源.深度伪造技术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应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41(1):99-107.
[6] 林楠,黄凯.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检测系统:现状、挑战与未来[J].智能制造,2023,12(4):56-64.
[7] 马晓晨.面向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教育路径研究——以“人工智能素养”为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0):118-124.
[2] 周颖,王一凡.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与治理路径探析[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23,9(2):45-53.
[3] 黄静.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现实挑战与制度回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3):112-117.
[4] 王浩然,陈佳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22,21(5):71-76.
[5] 刘思源.深度伪造技术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应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41(1):99-107.
[6] 林楠,黄凯.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检测系统:现状、挑战与未来[J].智能制造,2023,12(4):56-64.
[7] 马晓晨.面向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教育路径研究——以“人工智能素养”为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0):118-124.
Copyright © 2025 王浩然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